目前分類:文化與生活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閻鳳婷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慶祝開館週年,自十月二十四日起,推出「凝視繁華的孤寂者:竇加特展」,為台灣首次舉辦法國印象派大師竇加的國際級大展,展期十個月,館方特聘請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總策劃,主講多場竇加藝術講座,除了竇加七十四件雕塑作品外,還向日本北九州美術館借展其真跡油畫「馬奈與馬奈夫人」,聽大師開講,賞大師作品,蔣勳VS.竇加,精采可期。

  愛德加.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出身於富貴的銀行世家,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中,與市井、都會最密切親近的畫家,受到馬奈畫作影響,他非常關注當代城市周遭發生的庶民百姓生活景象,包括芭蕾舞女、洗衣婦、熨燙衣的女工、咖啡館 裡孤獨喝苦艾酒的女人、股票市場、棉花交易所等,深刻紀錄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產業、社會、人物與心靈。

  竇加與馬麗.卡莎特的交往,在藝術史上也令人津津樂道,他們性格相似、個性堅強,知性勝於感性,彼此相互欣賞,卻不依賴糾纏,是愛人,是師生,是知己,像朋友,又像陌生人,雖分手,仍然關切對方的創作,兩人後來都因視力衰退與畫筆絕緣,後來也都終身未婚,各自走上為藝術犧牲的孤寂道路。

 

竇加作品「十四歲的小舞者」(  亞洲大學美術館提供).jpg  竇加作品「十四歲的小舞者」。(圖/亞洲大學美術館提供)

 

  一八八一年竇加展出「十四歲的小舞者」雕塑,是他一生中唯一展出過的雕塑,身穿真實的芭蕾舞裙、舞鞋,髮辮上繫著緞帶,卻受到當時的藝術家大肆抨評,認為怎麼可以把人當成「標本」展出呢?但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卻是多了真實的生命感,令人驚艷,是此次展出的重要亮點。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李梅齡說,竇加身後留下一批不同主題的原型翻模雕塑─芭蕾舞者、馬、浴女等創作,不同的姿態、身形,成就了豐富的線條韻律,帶給後來立體派、未來派相當的靈感啟發,其自然寫實的雕塑表現,被同時代的雷諾瓦稱譽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

  亞洲大學重視美學教育,聘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興建世界第一座校園美術館,去年十月開館,首展「創世紀:羅丹與亨利摩爾雕塑展」深受各界好評,迄今已超過二十五萬人次進館參觀,成為中部重要的美術展場之一。

  此次竇加大展,由蔣勳擔任總策劃,展場設計由名建築師陳瑞憲與美術設計陳俊良攜手打造,竇加的家族生平、芭蕾舞者、跳躍的馬匹、出浴的裸女,以及借自日本北九州美術館竇加的油畫真跡,都將在此精采呈現。

文章標籤

chungre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台中國家歌劇院終於驚艷落成,台中市政府從最初的主動爭取設置,到後來交給中央接管,文化局長葉樹姍說,雖然難免會覺得有一點可惜,但這感覺不是「代理孕母」生下孩子後,必需和孩子分開的宿命,而是市府這個「親生娘」,終於替寶寶找到了最佳「保姆團隊」的喜悅。

 

台中國家歌劇院驚艷落成。(閻鳳婷攝).JPG  台中國家歌劇院驚艷落成。(攝影/閻鳳婷)

 

委外經營註定生下來就得找人帶

  葉樹姍指出,這是OT(委外經營)案,一開始就註定歌劇院這個「孩子」生下來,要交給別人照顧,所以市府這位「親生娘」,只能替孩子甄選好的保姆,結果前八次甄選沒人來(流標),第九次終於有人來了,但資格仍不太夠,請他回去,第十次這個人又來了,感覺上有進步,但仍不夠好,第十一次他又再來,低空掠過,取得最優申請資格。

  就在這最後甄選階段,因中央提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北有兩廳院的設置,南有衛武營的加入,獨缺台中一塊,市長胡志強便順勢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以交由中央接管方式,將其升格為國家級歌劇院,希望這被譽為未來世界新九大國際地標的國家級歌劇院,能進一步結合國家級的經營管理,讓世界看到台灣。

  葉樹姍說,身為孩子的母親,選擇保姆當然希望不要「遇人不淑」或「所托非人」,國家級的「保姆團隊」有近二十七年的實際經驗,為了「孩子」的未來,這是更好的選擇。另一個重點,北中南三處的歌劇院經營管理因都屬公部門,設立的宗旨相同,著眼點都不是在營利上,對於文化藝術的提升,更能發揮育成的效果。

  再加上北中南三處統合,與國外知名藝術團體洽談表演時,能有更多場次的談判籌碼,讓開支減少,票價降低,直接回饋到消費者身上,中國大陸的「中演集團」,就是這樣統籌替十幾個城市進行表演藝術活動的接洽工作,效益明顯。

 

葉樹姍在歌劇院噴水池前,對台中注入文化活泉信心滿滿 。(文化局提供).jpg  葉樹姍在歌劇院噴水池前,對台中注入文化活泉

信心滿滿。(圖/台中市文化局提供)

 

火車頭作用後勢可期

  葉樹姍兩三歲時,隨家人從台中搬到台北,與台中較少接觸,後因媒體工作,經常受邀造訪台中,多次參與文化盛宴,每一次都感受到台中市容的變化,國際文化之都儼然成型,而且越來越美。

  她指出,過去九年,台中在文化藝術的提升上,的確讓人有所感,從早期被稱為風化城,到目前經營有成的文化綠洲,市民每人每年平均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次數,從九十五年度的六.六六次,到一0二年度增至九.二二次。二00七年倫敦舉行的「世界領袖論壇獎」頒獎典禮,台中巿一舉拿下最佳文化與藝術類大獎,實至名歸。再加上國家歌劇院的加入,未來大幅帶動觀光、經濟與藝術文化增長的效益,更是如火車頭的作用,後勢可期。

 

市長胡志強(右)與歌劇院建築設計師伊東豊雄。(文化局提供).jpg  市長胡志強(右)與歌劇院建築設計師伊東豊雄。

(圖/ 台中市文化局提供)

 

與庶民同樂讓世界看到

  台中市有十七所大學、三百六十間中小學,二百七十萬的市民人口中,約有六十萬人是學生,平均年齡層低,是個年輕、朝氣蓬勃的城市,相對的,更容易培育文化涵養。

  葉樹姍指出,國家歌劇院未來走向不會是個唱高調、離大眾庶民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反而是親民、向下紮根、屬於全體市民的生活場館,包括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將來計畫以交通車載他們來此參與,在其心目中種下未來幾十年的生活都會與國家歌劇院習習相關的希望種籽。

  日本兩大國際知名建築師的作品已陸續在台中落腳,包括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伊東豊雄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加上未來妹島和世設計的文化二館,群聚效益,不僅可吸引世界各地知名藝術表演團體來此,也會帶動在地的藝術表演團體,讓台中文化之都,更加耀眼奪目。

 

文章標籤

chungre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文琳   圖:台中市文化局提供

 

 

邁入第十二周年的「2014臺中爵士音樂節」,將在十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在市民廣場及草悟道登場,預計會有超過百萬樂迷一起爵士搖擺,歡迎愛樂人士共創心目中的「爵」盛時代。

 

 

1031006今年台中爵士音樂節,仍有來自全球的爵士好手齊聚一堂。.JPG  今年台中市爵士音樂節,仍有來自全球的爵士好手齊聚一堂。                                                                           

九天的即興搖擺  揮灑音樂色彩

 

全亞洲最具指標性節慶活動之一的「臺中爵士音樂節」,來自全球最負盛名的爵士好手即將齊聚一堂,即興演奏搖擺的生命樂章,揮灑音樂濃郁的色彩。「2014臺中爵士音樂節」的九天活動期間,天天都有特定的表演主題,包括:「古巴之夜」邀請臺灣代表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及定居於紐約的拉丁裔樂手Jerry Gonzalez及The Fort Apache Band;「人聲之夜」邀請阿卡貝拉(Acapella)德國ONAIR及奧地利E904完美呈現爵士與流行樂的融合。

 

開幕及閉幕之夜更有跨足流行、爵士、靈魂不同音樂風格的歌手ABIAH,及爵士樂史上碩果僅存的低音提琴大師Eddie Gomez壓軸,共有國際團隊十六支、臺灣團隊三十二支,帶來五十三場次表演節目,帶領大家認識多采多姿的爵士音樂。

 

「臺中爵士音樂節」自二00三年開辦以來,在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合作下,不但是臺中市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更成為國內爵士樂迷的一年一度朝聖的重要盛事。去年的「臺中爵士音樂節」共計吸引一0五萬人次參與,創造約八點九八億元之經濟效益;今年參與人次預計同樣突破一百萬,期盼透過資源整合,建立城市品牌,促進文化交流,不但讓「臺中爵士音樂節」永續經營,更能成為臺中市放眼國際的世界級節慶活動。

 

  室內也有精緻演出  感受不同的爵士氛園

 

臺中市文化局表示,今年除了延續以往戶外大、小舞台之規劃,也在周邊尋覓合適之室內空間,辦理五場次室內音樂會,開放對象為一般民眾,提供較為小型、精緻的演出,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爵士氛圍。

 

十八日開幕當天,主舞台將由跨足流行、爵士、靈魂不同音樂風格的歌手ABIAH、John Escreet、Quintet及Feat. Marcus Strickland帶來精彩演出,十九日演出者包括Sirius Quartet、Soy la ley樂團及Jerry Gonzalez&The Fort Apache Band。二十日為Tim Wilson Band及Cannonball。二十一日演出者為臺北爵士大樂團及Feat. Gene Aitken&Jim White。二十二日上場的有ONAIR及E904。二十三日表演者為楊曉恩樂團及謝明諺樂團。二十四日由The Noise Revival、Alex Sipiagin及Quartet輪番演出。

 

1031006台中爵士音樂節已成為全台指標性節慶活動。.jpg   台中市爵士音樂節已成為亞洲性指標性節慶活動。

 

閉幕由大師壓軸  文創市集活動多

 

二十五日上場表演的包括:Toshi Fujii、Quartet、A piece of cake及The Noise Revival。二十六日閉幕之夜由郭馬克、新復古爵士重奏、OPUS 5帶來表演,並由爵士樂史上碩果僅存的低音提琴大師Eddie Gomez壓軸演出。

 

小舞台的表演團體則包括:清水高中爵士樂團、台大騷動爵士大樂團、台中市醫師音樂協會醫師爵士樂團、東海大學爵士樂團、中山大學爵士樂團、臺中企業家協會樂團、青少年爵士樂團。威爾森樂團、黃盟傑爵士三重奏、邱建二樂團、阮丹青樂團、林宜融樂團、四重邏輯樂團、麻將爵士樂團、TK Sax Rhythm Market、 潘恒健Hank爵士四重奏、后里愛樂薩克斯風重奏團、天方爵士樂團、4Tadpoles

爵士藍調樂團、何其偉樂團、Nick Javier樂團等。

 

在配套活動方面,今年同樣規劃美食及文創市集,增加活動多樣性,以展現大臺中精緻美食文化為主題,招募各大飯店、美食餐廳踴躍參與,來一趟臺中爵士音樂節,即可嚐遍臺中人氣美食。除規畫文創市集,主辦單位也與臺中在地文創單位─默默文創攜手合作,選中由臺中插畫家H.H.先生創作的人氣主角美美小姐,融合爵士樂手的形象,開發活動創意商品。美美小姐化身為爵士音樂節精靈,活躍於啤酒杯、指甲貼、毛巾等活動特色商品上面,將於活動九天內限量販售。

 

今年十月的秋涼好季節,就讓我們一起相約在市民廣場與草悟道,聆聽來自世界現場最搖擺的音樂,再次創造屬於我們心目中的爵盛時代,如果去年錯過了台中爵士音樂節,今年千萬別錯過了!

 

 

文章標籤

chungre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近二十年的耕耘,無為草堂不僅成為台中在地的知名地標,更因注重土地與人文的結合,獲得米其林台灣旅遊指南(Michelin Green Guide Taiwan)兩星推荐景點;好茶無求為知己,抖落塵囂,尋回心中的寧靜,草堂主人凃英民希望每一位造訪的客人,除了品一口道地的台灣好茶外,心靈也能在此獲得感動,飽滿而歸。

 

為無草堂主人凃英民.JPG為無草堂主人凃英民。  

 

文瀾墨浪 風雅鼎盛

 

一九九四年十月,台中市公益路、大墩路口興起一處與周邊景觀極不相襯的建築,蓬草為頂、木為門,一派古樸盎然,走入其中,滿眼綠意,流水潺潺,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才一轉身,又驚訝發現牆身角落處處充滿人文藝術,身在樊籠的都會人,恍如進入桃花源,變得怡然悠閒。

 

無為草堂理念取自老莊哲學的「無為若水」,「無為」不是無所不為,而是崇尚自然、不強行妄為的「有為」。草堂設計以環溪來像徵人生,水勢源頭奔騰而下,遇石激起浪花,如年輕的生命力,愈挫愈勇,之後順流漸緩,如成熟的心境,趨於穩重自在。

 

凃英民與許多文人雅士在此成為莫逆之交,在詩人與藝術家的歌詠下,草堂文瀾墨浪,風雅鼎盛。渡也曾如此描述無為草堂:「一池碧水,迴廊縈繞。走到某處,似乎已到了盡頭,可是峰迴路轉,又見一處勝景,彷彿人生」。梁奕焚的「無為草堂十八頌」,詠草堂無論是四季、晴雨變化,或在屋瓦、水榭間,閒情雅致,無處不美。

 

梁奕焚無為草堂十八頌:「美在未央水榭,悠游的錦鯉,知魚愛魚餵魚的樂趣。」.JPG  梁奕焚無為草堂十八頌:

「美在未央水榭,悠游的錦鯉,知魚愛魚餵魚的樂趣。」

 

獲米其林台灣旅遊指南兩星推荐景點

 

基於對傳統文物及本土藝術的尊敬與愛慕,草堂典藏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包括文學家路袖寒、渡也、楊平,畫家陳來興、梁奕焚,書法家李峰、忘言,生態攝影家綦建平等人,並舉辦常態性展覽,與客人共享。國立台灣美術館二0一三年舉辦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覽,還特別向草堂借了幾張陳來興的畫作,後來更購藏其兩張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在草堂蘊吐風華,藝術家的身影也不時映著光影出現,風采俊逸,繽紛綻放,不少客人推荐國外友人到草堂,皆驚豔、讚嘆不絕。米其林台灣旅遊指南有九大評星標準,其中「因為地點或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或歷史意義」,以及美感和美學特徵」兩項,無為草堂兼容並具,在台中,與科博館及國美館同時獲得二顆星的評鑑,榮耀登榜。

 

凃英民相信,那些掛在牆上的畫,是會說話的。

 

梁奕焚無為草堂十八頌:「美在樹下小溪,斑鳩苔石水邊的啜飲。」.JPG  梁奕焚無為草堂十八頌:

「美在樹下小溪,斑鳩苔石水邊的啜飲。」

 

好茶無為求知己

 

在嘉義阿里山下長大,阿媽的生活智慧一直影響著凃英民,在他到都市多年打拚有成後,想起阿媽常說的話:「別太辛苦,凡事慢慢來。」於是結合飲茶悠閒與老莊無為智慧,成立無為草堂人文茶館,多年來,一直有很多愛好者希望他能到外縣市開分店,但凃英民都不為所動。

 

輕啜一口茶,他緩緩的說:「有了人文與土地的情感,才有溫度,才能紮根,才可長可久,如果只是當作一般商業經營,利益變化大,就無法建立歸屬感,工作時,心靈也不會有所獲得。」

 

雖是無為、順其自然、不強求,凃英民仍有其不混茶的堅持,無論是杉林溪、阿里山烏龍,還是鹿谷凍頂、炭焙烏龍,或是嘉義瑞里的金萱,草堂和茶農契作多年,彼此互信甚深,都是道地的台灣茶。

 

梁奕焚說無為草堂「美在木板迴廊,晃動的人影和輕盈的足音。」.JPG  梁奕焚說無為草堂

「美在木板迴廊,晃動的人影和輕盈的足音。」

 

傳遞溫度與感動

 

每天都非常期待上班的凃英民,戲稱沒有賴床的理由,因為不知今天草堂會有哪位朋友前來造訪,怕錯過精采。他喜歡看客人把鞋子零零散散的脫在草堂包廂外面,這才有「人的溫度」,如果像日本料理店,把客人鞋子規距整齊收納著,反而會失落了那份感覺。

 

溫度與感動,不僅在茶、水、壺、杯之間流轉,也是草堂主人最希望傳遞給客人的東西,「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當踏出鬧中取靜、別有天地的草堂時,凃英民希望每位客人心靈都能獲得感動,飽滿而歸,不致在重新投入繁華忙碌的世界時,失落了那份最原始的真。

 

 

文章標籤

chungre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